大象头条 / 用车生活 / 正文

特斯拉要建第二工厂了?下一站会是哪?

2024-07-26 16:07 阅读了

毫无疑问,特斯拉这两年在中国的飞速发展,与上海息息相关。

从2018年有消息称特斯拉要在中国建厂,到2019年1月7日开工,再到2020年1月7日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正式开始交付。

闪电般的速度下,象征着特斯拉与上海之间你侬我侬的热恋。

尽管一开始有很多人表示不看好这段恋情,但时至如今,且不看特斯拉疯狂的销量和提前几年还清100多亿人民币贷款,仅纵观整个中国的新能源市场的变化,就说明这段恋情,不仅对上海意义非凡,且对整个中国汽车产业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近期不断在讨论的特斯拉第二工厂选址事件,似乎特斯拉打算在上海之外再建一座工厂。

目前根据各种虚虚实实的信息源来看,在一众猜测的城市中,可能已经有有2-3座城市的政府人员与特斯拉高层进行了一定接触,想要争夺这一机会,甚至还有一些各地市的热心市民也不断给家乡出谋划策和对特斯拉毛遂自荐。

那么问题来了,特斯拉真的就从 小甜甜突然变成了牛夫人了?

眉来眼去

特斯拉要建第二工厂了?下一站会是哪?

先把时间倒回到2018年,彼时特斯拉刚刚推出不久的Model3还没有来到中国市场;而ModelS/X车型加上关税和运输成本的问题,其高昂的售价使得特斯拉在中国市场2017年的成绩单仅为14883辆。

然而,中国有句俗话,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那时中国的新能源市场充斥着骗补的产品,其产品力低下却售价极其昂贵,不信随便搜一下,某款如今10万左右的某纯电动车,在那时售价高达30多万。

而那时尽管特斯拉的生产和财务状况不容乐观,但其产品的技术领先,在业内早已有目共睹。

别看媒体和舆论的吵闹,单从多家新势力以及研究所把特斯拉的ModelS/X拆了又拆,不停研究公开的专利文档就能明白。

原科技部部长万钢曾说,早在2008年就与马斯克接触过,那时还去北美特斯拉总部试驾过当时开发的第一辆电动汽车,并在此后一直保持着联系,2014年马斯克第一次来到中国时,还与他共同探讨电动汽车发展中的问题和中国的优势。

换句话说,那时中国的高层应该已经非常清晰特斯拉在电动汽车的技术优势,可能已经在谋划将其引入中国,以市场换取产业链的成熟。

2018年,发改委和商务部发布《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8版)》,在原有规定汽车整车制造的中方股比不低于50%的基础上,增加了除专用车、新能源车外。

特斯拉要建第二工厂了?下一站会是哪?

而此时特斯拉也逐渐走出了产能地狱的困扰,上海就迅速展开了就中国建厂事宜的探讨,并在随后给特斯拉在贷款、土地、审批等多个环节一路开绿灯,才实现了两个三当年的夸张成就,2018年当年签约、当年取得土地、当年获取施工许可证,2019年当年开工、当年投产、当年交付。

联姻的阳谋

如果说当时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上海此举的宏观目的,但不知道会有怎样的结果,那么时至今日,想必但凡在汽车行业内工作的人都很清楚,特斯拉这股势能带来了多大的影响。

首先是自贸区临港迎接了一众嫁妆,自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建成后,前后有多家特斯拉上游供应商不断入驻,这些供应商最远离特斯拉工厂不过几十分钟路程,最近的就仅隔着一条马路。

由此产生的产业集群思维,不仅使得临港整个产业链拥有巨大的抗风险能力,比如疫情期间特斯拉上海工厂的快速复工,还保证了整体产业链的稳定性,有效应对全球供应中薄弱的环节。

其次,如今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的本土化率已经超过了90%,公司员工中国人占比几乎为100%,意味着随着规模的扩张、技术溢出效应、人才培养等,不仅使得其上下游产业链加速完善和技术革新,还同时等于培养了一整套完整的优秀供应商;尽管特斯拉的诸多零配件为自己设计、供应商代工生产,但通过期间的合作和技术分享,能够大大提高供应商本身的技术储备和价值。

举个简单的例子,且不谈在特斯拉本土供应链中的企业近两年的市值几乎都是10倍以上的上涨,仅基于上述影响,其供应商进入特斯拉供应链后,将被后来入厂的车企所信任。

例如三花智控,已经拿下大众、通用、沃尔沃等多家车企共计140亿元的订单。

在比如近期给特斯拉提供压铸设备的供应商,也进入了蔚来压铸工艺的供应体系。

最后,上海引入外资独资车企这件事,虽说是国家层面规则变动的影响,但上海争先去做第一个目的其实很明显,就是为了继续提高上海的营商环境。

外资在上海贡献了超过1/4的GDP,超过1/3的税收,2/3的外贸进出口和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以及1/2左右规模以上的工业研发投入。

换句话说特斯拉与上海的甜蜜中,各种政策的优待、不断简化优化的审批流程等,将成为外资进驻上海的范本,由此继续提升上海招商引资的吸引力并加大完善高新科技产业链,进一步展现中整个中国的态度。

当然肯定有人会提,特斯拉对上海做出的税收贡献,以及提前还清的百亿贷款等积极影响;不过这部分的影响,无论从直接影响或间接影响上看,都远不如上述几点,简单来说,由上述几个影响所产生的经济效益,远比特斯拉所带来的税收贡献要大的多。

其实说到这里,已经解开了部分文章开头的疑问。

对于中国而言,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建成并交付以来,对国内一众新老车的积极影响一直存在,不仅推动者全国的供应商在进步和优化,形成完整且成熟的供应链体系,还通过极强的生产能力和研发技术,不断提升产品力同时降低着售价,倒逼其他新能源车企不得不加大技术研发的投入;市场上不断学习特斯拉并甚至能够部分超越的新技术、不断涌现的各类自动驾驶技术软硬件公司、产品力不断提高且售价却在降低的竞品等现象,很容易就能感受到这些变化,因为市场才是最好的裁判。

花落谁家

目前,特斯拉面临着巨大的产能不足问题。

哪怕忽视特斯拉宣称的2030年2000万的产销量,单就目前特斯拉上海工厂的情况来看,也是不够的。

做个简单的算术题,9月份特斯拉共生产了5.6万多辆车,平均下来每周约是1.4万辆产能,目前在官网下定最热门的ModelY,预计交付时间已经拉长至6-10周时间,忽略交付运输时间,粗略换算目前仅中国市场特斯拉积压的订单量可能已经达到8-10万单左右,这里面还未考虑到每个季度初向海外运输的车辆订单。

根据特斯拉的规划,当柏林工厂正式开始交付并产能爬坡上来,今后整个亚太地区的车辆生产仍然是特斯拉中国工厂来负责,一面是国内不断提高的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另一面是亚太地区其他国家几乎还未开始满足的需求量。

仅靠目前上海超级工厂设计45万年产能,实际已经逼近70多万的年产能,仍然是不够的。

对于特斯拉而言,其实继续在上海扩建也非最优选择。

因为尽管大家都知道已经形成的供应链体系以及上海作为贸易港口的非常重要,尤其对于特斯拉追求极致效率的原则,似乎继续扩建才是最符合利益的选择。

但实际上这两点都并非不能解决。

全国新能源产业的供应商并非全部集中在上海附近,同样分布在例如山东、广东等地,并且哪怕不在附近,也可以配套在特斯拉第二工厂建设新工厂;另外有人说上海第二工厂也要选择港口城市,但实际并非如此,因为特斯拉完全可以让第二工厂负责供应中国市场,而上海超级工厂负责供应海外市场。

换言之,看似是离开上海的弊端,实际上无论对于特斯拉而言,还是对于迎接特斯拉第二工厂的城市而言,是极大的利好。

不同于在上海建厂,特斯拉选择在非一线城市建设工厂,很显然能够大幅度降低劳动力成本以及配套的工厂成本;并且还能够像特斯拉搬入得州一样,由于物价等因素的影响,还能让公司运营成本降低和提供员工的生活质量。

反过来对于迎接特斯拉的城市而言,只需要付出一些优惠政策,所收货的利益要远大于那点优惠。

就像当年西安想尽办法迎接三星电子一样,特斯拉第二工厂的入驻,所能带来的连锁积极影响是巨大且长期的。

举个简单的例子,三星的到来,西安带来了上百家配套企业,直观的影响是当地产业链的升级和完善,从而创造巨大的商业价值和经济利益;间接的影响是,由于庞大的人员缺口,创造了数量庞大的就业岗位以及留住当地高校人才,并且还会引来不少外部人口的输入。

还没完,人一旦多,那么随之而来的是配套的民生经济、房地产经济,而拉动的这一部分所能创造的价值又是可观的一笔。

甚至更加夸张的例子还有像大众汽车城在沃尔夫斯堡的影响,这一例子就如同是宝马在沈阳、东风在十堰等情况,以一家车企之力,产业集群做支撑,工业园区为载体,工商服联动,实现产-城-人融合。

通过产业龙头驱动的方式,一方面可以吸引更多产业链相关企业集聚,壮大集群规模与新城竞争优势,另一方面可降低当地政府的开发压力,撬动市场资本参与城市建设。

表面上看,似乎仅仅是一家新能源行业标杆的生产工厂入驻,但对于一些城市而言,特斯拉第二工厂的入驻,几乎可以改善一座城的经济和民生。

毕竟,就像上述国际龙头企业一样,当地人员哪怕是去特斯拉工厂一线做普通工人,最基础的也能到手8000元左右,另外还附加全家医疗保险和各种福利待遇,解决员工及家人看病的问题,这些福利能实实在在地提升员工的幸福感和安全感,这些的利益对于民生来讲才是最直接的。

另外,据媒体报道及权威调查机构数据显示,特斯拉是全球工程专业学生眼中最具吸引力的雇主。

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人才需求量持续攀升,特斯拉也是国内2020年度人才净流入最多的企业。

特斯拉给员工创造了一个好的事业平台,员工用自己的双手为家人创造幸福的生活,如果有好的政策和营商环境加持,那么这样的工厂的确能给老百姓带来更好的生活,所以也就无怪乎如此多的热心市民都在不断给市长热线打电话,希望促成特斯拉来到家乡这件事。

尽管特斯拉全球副总裁陶琳在微博澄清,目前网络上的猜测均为不实信息,但是起码确定了一个信息,那就是特斯拉应该已经选择了的第二工厂建设这条路。

至于花落谁家,其实目前言之尚早,但不同于当年合肥接受蔚来那种颇需要调研和勇气的决策,现在这个时间节点,迎接特斯拉入驻是件几乎不用思考的事,唯一左右最终谁能夺得这样机会的,恐怕就是当地政府能拿出多少诚意的问题了。

毕竟,能够促成这件事的政府,恐怕无论在政绩还是百姓口碑上都能赢麻了。

特斯拉要建第二工厂了?下一站会是哪?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